如何克服歌唱中的紧张情绪

如题所述

演唱时的紧张,主要是心理因素,也就是心理状态不正常。所谓心理状态,指的是当前时刻脑功能的积极性水平或心理活动水平、起码水平,就是觉醒水平。这种心理活动水平,当遇到紧急时刻则产生应激状态,心理活动规律就可以表现出很大差异。歌者的觉醒水平直接影响他的歌唱控制活动水平,在不同的应激状态下,调动各种潜力应付紧张局面也有所不同。在舞台上演唱或在声乐比赛时,由于外界环境及自己身体内部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如果表现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技术水平就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进而获得演唱的成功;反之,演唱就会受到影响。例如,许多歌者在演唱时,由于神经过度紧张,不能进行自我控制,心发慌、手冰凉、腿发抖、脸色苍白、汗流浃背、气血上浮、声嘶力竭、节奏不稳、走音离调等等。对此,历来中外歌唱家及声乐教育家都有深刻的认识。歌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技巧上还是在表演上,都始终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而情绪是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此乃人心里活动的处在表现。当人的情绪稳定时,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机体各个内脏关系协和,身心健康向上,心情愉快,轻松,当情绪波动较大时,生气、焦虑时,这种平衡便会被打破,体现在歌唱的呼吸,咬字吐字,表达歌曲的内容,极易受情绪的影响。在歌唱中,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演唱者水平的发挥,艺术表现的成败,特别是声乐初学者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二、歌唱中紧张情绪产生的原因1、缺乏自信心。 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原因,“展现自我”被认为是一种不虚心的表现,大多数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对学生批评多,表扬少,唯恐学生是骄傲自满,从而形成了学生的一种自己不行的习惯性想法。没有自信心,在唱歌的时候就十分紧张,十分害怕,怕自己唱出难听的声音,害怕自己的方法不对,顾虑很多,思想负担很重,有的初学者甚至自己一个人不敢练声,再加上平时展现机会少,所以在众人面前就更加显得信心不足,放不开。2、高音恐惧症。 一首歌曲中,它的最高音往往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是作品最感人的地方,恐惧高音是产生紧张情绪的原因之一,这种现象对于学唱歌的人来讲很普遍,很多声乐学生,不论是练声还是唱歌,一到高音区心就慌了,不是拼着力气蛮干,就是唱不上去。如果在高音区经常受挫折,久而久之,就谈“高”色变,形成恐惧高音的条件反射,使多种恐惧无法摆脱,有的甚至一唱到高音就破音。3、得失感重。 一部分学生唱歌时杂念太多,生怕唱不好丢面子,怕别人说长论短,怕分数的多少会影响自己的排名,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有的学生,只要一开口,就考虑呼吸是否正确,声音位置是否够高等等,使得歌唱时十分紧张,机械;还有的学生为了表现更好,一味地唱大歌、大作品,自己的技术和心理的状态都达不到那样的要求,给自己心理造成了过重的负担,因而导致歌唱紧张的情绪。三、如何克服在演唱中紧张情绪 1、增强信心克服紧张 演唱者要想在舞台上能够很好地把歌曲演唱好,一定要增强信心,克服紧张的情绪。歌者在演唱之前,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正常发挥,不知道自己能否自如地演唱,不知道能否把高音唱得圆润悦耳等等,全然不知,一点把握也没有,这些“未知”正说明了歌唱者没有成功的信心。信心和技术对于演唱同等重要,信心越大,心理就越放松,演唱水平就越高;信心越小,心理就越紧张,演唱水平就越低。因此,要建立获胜的信心,信心是放松的基础。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心理,导致演唱的失败。要对自己有一种“能演唱成功!我一定能获胜!”的信心,就会大大削弱紧张情绪,就会沉着冷静地演唱。首先要把培养学生自信心放在首位,教师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情绪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层次的不同,个性的差异,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的不同,适度的肯定、否定、表扬、鞭策。大部分学生需要精神上的鼓励,因此要多表扬少否定,促进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和动力,树立正确的歌唱观念,教育学生时刻认为“我行”,同时,还要关心、爱护学生。当学生情绪不佳时要多采用开导、排解的方式,积极调整学生的心态,并引导到积极、激情的感觉上来。 2、做好唱前准备克服紧张那么如何做好唱前准备呢?第一,对一首即将演唱的歌曲,要有足够的视练时间。熟练乐谱,注重音准、节奏、速度,一丝不苟、千锤百炼。第二,熟练歌词。歌词要背得纯熟,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就不必担心错词、忘词。第三,要多合伴奏。在合伴奏时,就像亲临舞台一样。第四,解决歌曲难点。要找出歌曲中的难点,分别磨练解决,如某个字、某个音、某个行腔等等都要准确无误。第五,不要演唱超出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如果对于演唱的歌曲音域不合适,可反复试验,定出切合自己最佳音域的调,使之在演唱时,无论高音、低音唱起来都得心应手,适用自如。如果更改调后还是力不从心,就应当机立断,改换歌曲。第六,公开练习。在演唱之前,进行公开练习是为了多多锻炼自己,平时可请同学、同行、同事、老师听自己练习演唱,这种公开练习会减少视听、考试、演出、比赛时的紧张程度。第七,每当上场前,一定要静过一遍。无论歌曲生熟,还是歌者紧张与否,在上台演唱之前,集中注意力,像实际演唱一样,小声地静过一遍,这也会减少紧张。第八,苦练基本功。技能技巧不过硬,也会造成心理紧张,不是怕气要上浮,就是怕声音出不来;不是怕低音下不去,就是怕高音上不去。所以,基本功的训练也是不可忽略的。 培养良好的得失感也是增强自信心的重要方面,首先教师对学生演出或考试的态度要端正,“只要尽力就行了”不要强调结果,否则会使学生精神压力过大,加重得失负担,更影响表现的效果。另外,演出或考试前后,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多鼓励、多总结进步的方面。对需改进和加强的地方需委婉引导,让学生乐于接受,切勿强调“失”,否则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沮丧的心理,即而影响到平时的学习和表现。3、集中注意力克服紧张注意力是演唱的基本特征。一个演唱者不能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去演唱,他就不可能演唱得很好。如在演唱时,去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映,或去猜测考官、评委给自己打多少分,或受外来人走动的干扰等。这样的演唱是不会获得成功的,反而会越唱越紧张,忘词走调,甚至可能中断。因此,演唱者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因为人的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一切对象,而是有选择、有方向的指向特定的个体。例如演唱者在演唱时,其注意只能指向演唱内容,而不能指向剧场里、考场里、比赛场里别的一切对象。如果演唱者的注意力指向评委、观众和其他别的对象,那么,注意就不能再指向演唱内容了。这样岂不是本末倒置?所以,演唱者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要摆脱自我,超越自我;要置身于情境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情感上,始终坚持叙述、诉说的意念。这样就会抑制种种杂念,排除紧张的心理。4,要打破技术观念,重在情感表现。 歌唱是情感的艺术,不是纯技术的艺术。声乐作品是作曲家们用“情”之作,我们在再现作品的“二度创作”中要求以“情”带声,重在表“情”,以“情”感人,歌唱所需要的情感不能只是简单的表现自己本能的情感情绪反应,而是要通过分析作品提供的特定背景条件,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对旋律的体会和把握,伴奏的烘托展现符合歌曲艺术形象的情感、情绪。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的教学过程本身不应该太注重学生声音技术的表现,要重在对歌曲的理解,对歌曲形象的把握,通过良好的情感体验,展示作品好的精神内涵。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要一味地追求唱法,声音效果,音高效果,要养成一种用气自然地歌唱习惯和重在情感体验,用“情”来带动声音技巧的学习和提高,追求“声情并茂”的歌唱效果,这样学生才能排除紧张心理,不被技术吓倒,避免技术方法造成的紧张情绪。 另外演唱者应加强自身意志的培养。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是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确定了目标,练习就会更加认真,演唱技巧就能逐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更为重要的是意志能使歌者产生巨大的排除障碍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自觉地同胆怯、紧张、恐惧的情绪作斗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