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中,论述X理论和Y理论

论述X理论和Y理论

传统的管理理论——“X理论”
(1)“X理论”的人性假设
(2)“X理论”的管理要点
(3)对“X理论”的批判
“X理论”的人性假设
�8�7 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只要可能就会逃避工作
�8�7 人生来就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宁愿听从指挥
�8�7 人天生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需要
�8�7 人习惯于守旧,本性就反对变革
�8�7 只有极少数人才具有解决组织问题所需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8�7 人缺乏理性,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X理论”的管理要点
�8�7 管理者以经济目的——获得利润为出发点,来组织人、财、物等生产要素
�8�7 管理是一个指挥他人的工作、控制他人的活动、调整他人的行为以满足组织需要的过程
�8�7 管理的手段或者是奖惩、严格的管理制度、权威、严密的控制体系,或者是采用松弛的管理方法,宽容和满足人的各种要求,求得相安无事。
对“X理论”的批判
“X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错误的。这些假设不是人的先天本性,而是工业组织的性质、管理哲学、政策和措施的后果。传统的“X理论”是建立在错误的因果概念的基础之上的。
管理的新理论——“Y理论”
(1)“Y理论”的人性假设
(2)“Y理论”的管理要点
(3)“Y理论”的若干管理方法
“Y理论”的人性假设
�8�7 要求工作是人的本性
�8�7 在适当条件下,人们不但愿意,而且能够主动承担责任
�8�7 个人追求满足欲望的需要与组织需要没有矛盾
�8�7 人对于自己新参与的工作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与自我控制
�8�7 大多数人都具有解决组织问题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Y理论”的管理要点
�8�7 管理要通过有效地综合运用人、财、物等生产要素来实现企业的各种目标
�8�7 把人安排到具有吸引力和富有意义的岗位上工作
�8�7 重视人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鼓励人们参与自身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制定
�8�7 把责任最大限度地交给工作者
�8�7 要用信任取代监督,以启发与诱导代替命令与服从
总之,管理过程主要是一个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障碍、鼓励发展的帮助引导的过程。

“Y理论”的若干管理方法
�8�7 ①分权和授权
�8�7 ②工作扩大化
�8�7 ③参与式和协商式的管理
�8�7 ④职工绩效的自我批判

对“X—Y理论”的评析
(1)“X—Y理论”的贡献

(2)“X—Y理论”的局限性
“X—Y理论”的贡献
�8�7 阐述了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的内在关系,即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提出了“管理理论都是以人性假设为前提的”重要观点,这表明麦格雷戈已揭示了“人本管理原理”的实质。
�8�7 “X—Y理论”关于“不同的人性假设在实践中就体现为不同的管理观念和行为”的观点,动态地分析了人性假设的变化对管理理论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是以人性假设的变化为前提的研究课题。
�8�7 “X—Y理论”提出的管理活动中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体化等思想以及参与管理、丰富工作内容等方法,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X—Y理论”的局限性
�8�7 麦格雷戈对人性的基本估计过于绝对和偏激。X理论过低地估计了人的能动性,Y理论则把人完全理性化。
�8�7 X理论并非一无是处,Y理论也未必普遍适用。管理应针对不同的情况,科学地选择和综合运用科学理论。

Z理论(theory z)由日裔美国学者w.大内(Willam Ouchi)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型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鉴于美国企业面临着日本企业的严重挑战。大内选择了日、美两国的一些典型企业(这些企业在本国及对方国家中都设有子公司或工厂)进行研究,发现日本企业的生产率普遍高于美国企业,而美国在日本设置的企业,如果按照美国方式管理,其效率便差。根据这一现象,大内提出了美国的企业应结合本国的特点,向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学习,形成自己的一种管理方式。他把这种管理方式归结为Z型管理方式。

在研究中大内主要从七个维度对美日管理进行比较和剖析。
1、雇佣制度 2、决策制度 3、责任制 4、控制机制 5、考评与提升制度 6、员工职业发展 7、对职工的关怀

Z理论的独道见解:(1)终身雇佣制。长期雇佣职工,即使经营不佳地一般也不解雇工人,要采取别种方法度过难关,对职工的职业保证会使人更加积极地关心企业利益。(2)缓慢的评价和晋升。对职工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考验再作全面评价。(3)分散与集中决策。企业的重大决策,要先由生产或销售第一线的职工提出建议,经过中层管理人员把各种意见集中调整、统一后上报,最后再由上一级领导经过调查研究后作出比较正确的决策,执行决策时要分工负责。(4)含蓄的控制,但检测手段明确正规。基层管理者一方面要敏感地抓住问题实质,就地解决,另一方面要在上报情况前,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出解决问题方案。(5)融洽管理人员与职工的关系。全面关心职工生活,把对生产任务和工作设计的要求同职工劳动生活质量结合起来,让职工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心情舒畅。(6)让职工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不把职工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既注意培养职工的专业知识能力,又注意使职工获得多方面的工作经验,对生产技术和社会活动能力都要进行长期全面的考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6
X理论核心观点是要证明人是“经济人”,代表人物是泰勒,但明确提出“经济人”的是麦格雷戈,他以经济人人性假设为理论依据的管理概括为“X理论”。X理论以下面四种假设为基础:A、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他们就会逃避工作。B、由于员工不
第2个回答  2020-12-27

X—Y理论:一对基于两种完全相反假设的理论

第3个回答  2017-10-28
X理论核心观点是要证明人是“经济人”,代表人物是泰勒,但明确提出“经济人”的是麦格雷戈,他以经济人人性假设为理论依据的管理概括为“X理论”。X理论以下面四种假设为基础:A、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他们就会逃避工作。B、由于员工不
第4个回答  2017-10-26
X理论对人的本性的假设是:

1.一般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希望工作越少越好,所以总是设法逃避工作。

2.一般人都缺乏责任心,愿意接受别人的指挥或指导,而不愿主动承担责任;

3.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要求和目标漠不关心,把个人利益放到一切之上;

4.人习惯于守旧,反对变革,不求进取;

5.只有极少数人才具有解决组织领导问题所需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人是妒乏理性的,一般不能控制自己,易受外界或他人的影响。

Y理论对人的本性的假设是:

(1)人在工作中消耗体力与智力,乃是极其自然的事,就像游戏和休息一样的自然。一般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工作究竟是一种满足的来源(当事人自会力求避免),视人为的情况而定。

(2)促使人朝向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外力的控制及惩罚的威胁并非惟一的方法。人为了达成其本身已经承诺的目标,自将“自我督导”和“自我控制”。

(3)人对于目标的承诺,就是由于达成目标后产生的一种报酬。所谓报酬.项目甚多,其中最具有意义者为自我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这种报酬可以驱使人朝向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4)只要情况适当,一般人不但能学会承担责任,且能学会争取责任。常见的规避责任、缺乏志向,以及徒知重视保障等等的现象,乃是后天习得的结果,而非先天的本性。

(5)以高度的想像力、智力和创造力来解决组织上各项问题的能力,乃是大多数人均拥有的能力,而非少数人所独具的能力。

(6)在现代产业生活的情况下,常人的智慧潜能仅有一部分已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