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溶解沉淀

如题所述

为证实海水入侵过程中矿物溶解沉淀规律,选取Cl为示踪剂,用来计算入侵海水的比例。每种离子的实测浓度与根据流出液中Cl浓度所得咸淡水混合比例计算的浓度差(∆Ci)如下:

∆Ci=Ci,sample—Cicalculation

式中:Ci,sample是流出液中离子i的实测浓度;Ci,calculation是根据咸淡水混合的保守组分计算的离子i的理论浓度。

海淡水混合比例是根据样品中Cl

)浓度、海水中Cl

)浓度和地下淡水中Cl(CCl,F)浓度来计算的: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海淡水比例用来计算各种离子i的理论浓度:

Ci,calculation=fsea×Ci,sea+(1—fsea)×Ci,F

图3—10 海水入侵过程中方解石饱和指数理论值与实测值比较

图3—11 海水入侵过程中白云石饱和指数理论值与实测值比较

图3—12 海水入侵过程中石膏饱和指数理论值与实测值比较

根据保守组分Cl的混合比,采用PHREEQC2软件计算驱替过程中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的饱和指数,计算结果如图3—10~图3—12所示。图中的直线是根据保守组分Cl的混合比来计算的矿物的饱和指数。从图中可以看出,白云石、方解石饱和指数变化规律非常相似,都是在海水入侵比例40%左右发生沉淀作用。石膏饱和指数多数高于按保守组分Cl的混合比计算值,说明

除了海水来源外,还存在其他来源。这种来源就是石膏的溶解,使

升高。不管是实测值还是理论值,石膏的饱和指数都小于1,说明石膏始终未达到饱和,溶液对石膏存在侵蚀性。

图3—13 海水入侵过程中方解石、白云石、石膏达到平衡状态溶解/沉淀变化

由图3—13可以看出,三种矿物的溶解/沉淀量都很小,在5mg/L之内。主要是因为试验中所用土样是砂土,黏粒和有机质含量都很少,阳离子交换量也不大,所以由此引起的矿物的溶解/沉淀量也很小,这部分量通过试验验证很难实现,但是溶解/沉淀作用的确存在,不容忽视。

复习思考题

1.理解活度、饱和指数、离子对、稳定场图和选择性系数等概念。

2.已知硬石膏在标准状态下的溶度积常数K=10—4.64,求10℃下的K值

3.当地下水pH=4或pH=11时,碳酸(H2CO3

)以何种形式为主?

4.地下水温度为5℃,pH=7.1。请问水是酸性还是碱性?

5.半反应式

+9H++8e=HS+4H2O,利用附录Ⅱ热力学参数,求Eh—pH关系式。

6.某一地下水样分析结果如下:t=10℃,pH=7.06,Ca2+含量为71mg/L,Mg2+为61mg/L,Na+为9.9mg/L,K+为1.2mg/L,

为292mg/L,

为87mg/L,Cl为17mg/L,

为38mg/L,求水与CaCO3(方解石)反应的SI值,判断其溶解反应处于何种状态?(不考虑离子对)

7.从一含水层取水样,现场立刻测定其pH=7.54,t=5℃。暴露于空气达到室温后,实验测定其成分(mg/L):K+=9,Na+=56,Ca2+=51,Mg2+=104,

=700,Cl=26,

=104。问水样暴露于大气后,其pH值是多少?(大气

=10—3.5×105Pa,气温2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