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亲王和郡王有什么区别?

别人在称呼他们及其家眷子女时尊从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努尔哈赤之时,其子侄只封贝勒、台吉之号,皇太极时,崇德元年(1636)宗室封爵定为九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和奉国将军。爵号有“入八分”与“不入八分”之别:前4等爵都“入八分”,辅国公与镇国公则有“入八分”与“不入八分”之别。都冠宝石顶,以补服翎眼为差次。奉国将军比较武职正三品。顺治六年(1649)增为十二等。这十二等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乾隆十三年定为十四等: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皇子15岁封爵,由宗人府提出意见,皇帝批准。亲王子20岁,由宗人府奏请皇帝考试授封。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一子袭爵,其余儿子要考试骑射和满语,分别等级封爵。 勋劳卓著者,其爵位子孙可以世袭罔替,例如睿亲王、礼、郑、豫、肃、庄这六大亲王及克勤、顺承两郡王,其爵位就可世袭罔替,他们称为铁帽子王。其他人子孙袭爵,或保持爵位,或降一等,到十二世才断固伦公主:满语中“固伦”是国的意思。固伦(公主)用以称呼皇帝女儿。
  和硕公主:满语中“和硕”是一方的意思。和硕公主称呼妃嫔生的女儿和皇后抚养的宗女。
  县主:对郡王女儿的称呼。
  郡君:对贝勒女儿的称呼。
  县君:对贝子女儿的称呼。
  乡君:对镇国公、辅国公女儿的称呼。
  格格:对亲王到入八分辅国公的女儿的满语称呼。亲王女称和硕格格,郡王、贝勒女称多罗格格,贝子女称固山格格,入八分镇国公与辅国公女就称格格。
  福晋:对亲王、郡王和世子正妻的称呼。
  固伦额驸:固伦公主的丈夫。
  和硕额驸:和硕公主的丈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5
亲王跟郡王在中国封建时代都是王爵的一种。亲王是王爵里的第一等。
第2个回答  2021-02-04

第3个回答  2020-11-25

第4个回答  2013-09-15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爵号直接冠以亲王字样为名的,唯清朝一代,其全称为和硕亲王,满语称“ho�0�8o i cin wang”。
贝勒和贝子是清朝授于满蒙贵族的爵位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的简称,比王爵小,比公爵大。对满人一般封给皇族,也有特例。清朝建国之初,满族贵族的封爵十分简单,贝勒等于王爵,其最贵者称为和硕贝勒。太宗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重定制度,贝勒位在郡王之下,其次序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这种封爵也颁给蒙古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