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韩语和汉语还有关系吗?-

如题所述

是有关系的。

汉字词是韩语的汉语借词词汇。汉字词的的大部分是从古代的中国输入的,约占70%。一部分的汉字词是在韩国形成的,约占韩语中的汉字词总数的15%。

同时,许多的科学技术用语,在日本明治时期以后英语和德语等的欧洲语言使之对应在日本被创造的汉字复合词被输入。

韩国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语言学方面的学术名称为“朝鲜语”。但在中国和日本民间中,也经常称韩国语(かんこくご)或韩语。

由于汉字是为标记汉语而创造的文字体系,要标记和汉语完全不同的朝鲜语/韩语则非常不适应。因此从6世纪开始就不断有人尝试用汉字来标记韩语。

最后发现用两种方法来标记。

一种方法是抛弃汉字的表意功能,使用汉字的表音功能。比如借用"古"字,不管字的本身意义,来标记韩语发音"고"。

第二种方法是抛弃汉字的表音功能,只使用汉字的表意功能,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书写韩语单词。如在新罗时代,使用"水"字来表示韩语单词"물"。同样用该方法可标记人名和地名。

扩展资料:

韩国语的词汇分为固有词,汉字词和外来语借词。首尔音和平壤音是同一种语言的两个方言,但由于南韩与北朝鲜交流的中断,加上两国政治体制情况不同,现代首尔音中极大量新词,特别是美国为主的西式外来词在现代平壤音中是没有的或写法不同。

在国内民族主义的思潮下,朝鲜半岛南北于1948年废除汉字的同时,用朝鲜语固有词替换汉字词的运动逐步开始,朝鲜半岛开始专用谚文书写,废除汉字。

朝鲜民族于1945年左右获得独立后,在摆脱日本殖民影响的民族思潮的影响下,为了摆脱中国文化影响的烙印,废除汉字的使用,规定韩国大街小巷都使用朝鲜谚文来标记,官方的文字也是只能使用谚文来记事,小学、初中课程不得教汉字,到高中汉字才列为与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外国语的选修课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韩国、朝鲜人使用中国汉字有1000多年的历史,绝对是中华文化的后裔,可是为什么后来废除了中国汉字呢?首先因为朝鲜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与中国的汉藏语系不太一样,但是古代朝鲜文化落后,一直没有发明自己的文字,所以只能沿用中国汉字。但是汉字还是无法充分的表现韩语的发音和朝鲜民众的思想感情,普通朝鲜平民根本不识汉字,只有朝鲜贵族、官员会使用汉字,称为“吏读文字”,而普通朝鲜平民只能以口头方式进行文化交流,他们的生活知识和年积月累的农业耕种经验和农耕方法也都无法长久的流传下去。

到了1446年的朝鲜世宗大王时期,就是中国的明朝时期,作为中国附庸国的朝鲜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上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因而朝鲜民众对拥有自己民族文字的愿望比较强烈了,世宗非常同情国民的处境,作为一个想要发展民族文化,推进国家独立的朝鲜君王,世宗开始苦思冥想,梦想创造出一种独特而易学易懂的朝鲜本土文字,让普通的朝鲜庶民也可以轻松驾驭朝鲜的语言。

世宗在发明朝鲜文字时,受到音乐和北方游牧民族拼音文字的启发,了解到简单的音乐符号(1 2 3 4 5 6 7)就能够记录世界上所有的音乐,那么,相对简单的拼音字符也应该可以记录全部的朝鲜语音,从而拼写出朝鲜的文字。所以世宗组织起当时包括他本人在内的许多朝鲜“集贤殿”的优秀学者,还特意派遣一位朝鲜知名学者,前后十几次到中国来学习、研究汉字精髓,历时达三十年之久,才最终在1446年发明创造了朝鲜文字,于是朝鲜在使用了近千年的中国汉字以后,终于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

世宗大王(1418-1450年),他精通儒家学问,极力提倡儒学价值观念以外的哲学观念,博学多闻,政治手段高明,能够对付朝鲜的两班学者(两班:指的是集‘贵族’与‘官吏’于一身的朝鲜学者们,他们享有极高的政治文化权利,甚至可以藐视朝鲜国王)。他在统治期间,对国家管理、语音学、民族文字、经济学、科学、音乐、医学和人文学研究方面都表现出积极的思想。他建立了集贤殿,以促进传统和政治经济方面的研究,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创立了韩文字母。

《训民正音》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世宗大王在公告序言中写道:“中国文字是基于中国历史应运而生的,因此无法清楚的表达朝鲜韩语特有的语境,无法充分表现庶民的想法和感情。考虑到我国子民的实际情况,我创立了这28个字母(现在只使用24个字母,比26个英文字母还少2个,是欧美学者比较公认的简化拼音),这些文字简单易学,希望能提高每位朝鲜国民的生活质量”。从这篇序言中可以看出世宗大王对朝鲜文化的独立、国民的繁荣所持的执着和献身精神。这24个朝鲜拼音字母如下:

辅音 :
(g,k), (n), (d,t), (r or l), (m), (b,p), (s), (ng), (j), (ch),
(k) (t), (p), (h)
元音 :
(a), (ya), (eo), (yeo), (o), (yo), (u), (yu), (eu), (i)

创造韩文表音字母的世宗大王和集贤殿的学士们认为人类的发音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还有一股虽然人们看不到,但实际上更强大的力量在支配着这一行为。他们认为人类的发音和文字的笔画,以及所有的宇宙现象均与中国道教的阴阳、五行密不可分,并由此推测声音与季节变化以及音乐是必然相通的。韩语的音节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辅音、元音、尾音,这是世宗大王和集贤殿的学士们创造韩文字的基础。尾音不是单独创建的,而是根据辅音的重复而创,因此韩语是充分有效地结合元音和辅音而成的,应该说是不错的拼音文字。

朝鲜的“谚文”与“谚语”一样是民间的语言文字,由于政治文化地位的低下,谚文属于二流文字。只有贵族和官吏使用的“吏读文字”属于朝鲜一流文字。早期的朝鲜拼音文字就是“谚文”,而现在的“谚文”却是中国汉字了。古代朝鲜的文字实际上有三种:1、纯汉字:完全使用中国的文法规则。2、吏读文字:用汉字拼写朝鲜语言,但是保留汉字的意义与基本文法。3、纯朝鲜字:就是朝鲜世宗创造的拼音字,古代朝鲜的“谚文”。
虽然1446年意味着朝鲜韩文的正式诞生,但是并不意味朝鲜拼音文字的真正使用,由于中国汉字在朝鲜的强大文化影响力,朝鲜拼音文字一直作为“韩语拼音”而存在,被朝鲜妇女和没受过良好教育的朝鲜人使用,被称为二流文字的“谚文”,而朝鲜的贵族、官员还是继续使用汉字“吏读文字”。朝鲜拼音文字的广泛使用是从二十世纪初才开始的,比世宗颁布“训民正音”晚了450年,为什么?

这当然不符合世宗450年前的本愿,也是一个对历史的疑问:朝鲜拼音文字一直到十九世纪末都被视为“谚文”,与“谚语”一样是民间的语言,直到十九世纪末,拼音文字在朝鲜都被看成二流文字。是什么原因使朝鲜人在450年后,突然将妇女和平民使用的拼音文字的地位大力提高,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将其地位扶正,成为官方语言?而且将使用了千年之久的高雅的官方文字――中国汉字几乎干净彻底地清除出南北朝鲜,使汉字的地位从母体文字被贬为“谚文”的呢?

其实很简单,原因就在于中国自身的衰落!

朝鲜世宗450年以后的1896年,中国清朝被日本击败,二十世纪中国清朝被欧美列强瓜分,已经自身难保的中华文明古国自然不再是被朝鲜、日本尊敬的国家,甚至成为日本欺侮的对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的文化和文字也就自然而然的在朝鲜走下神坛,被降格为朝鲜“谚文”的二流文字了,朝鲜世宗十五世纪苦心创造的韩文在使用汉字的母国中国强大之时得不到实质性的应用,却在中国衰败,朝鲜被日本人占领之时得以通行,曾经的二流拼音文字却成为朝鲜一流的官方文字,实在是讽刺啊。

朝鲜半岛在1945年被苏联、美国分割成为两个国家:朝鲜和韩国,所以世宗450年前创造的拼音文字在朝鲜被称为“朝鲜文”,在韩国被称为“韩文”,其实都是一样的。区别是:韩国的“韩文”至今还允许少量夹用汉字;而“朝鲜文”在1948年和1954年两次‘废除’汉字,不允许夹用汉字,现在的朝鲜文已经是纯朝鲜文了,而且中国东北吉林省的朝鲜族自治区的学校也使用纯朝鲜文。

可是到了2005年,历史文化又发生了有趣的逆转。2005年2月9日,韩国政府宣布: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以适应世界化的时代潮流。并且提出了《推动汉字并用方案》,为了发展韩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与东亚汉字文化圈国家的积极交流和推动韩国观光事业的大力发展,将目前完全使用韩国文字的公务文件改为韩、汉两种文字并用,以解决韩文难以清楚的表明汉字含义的历史难题。

方案指出:凡地名、人名、历史用语等不写汉字就容易发生混乱的语汇,均在韩文后面注明汉字。为了给中国和日本的观光者提供方便,将逐步在道路交通标志上实行汉字和英语双重标记。此外,还将同教育部门协调改善汉字教育体制,金大中说:“韩国的各种历史古典文章和史料仍以中国汉文书写,如果无视中国汉字,将难以理解我们的古典文化和历史传统,有必要实行韩、汉两种文字同时并用”。而且韩国的许多专家、学者和居民都强烈呼吁加强汉字教育,要求全面恢复使用中国汉字。
韩国民族主要是由东夷+华夏+其它,这决定了韩国语属于“混合语”型。
韩国人现在是努力误导韩国、全世界人,否定韩语与汉语的关系。比如说“韩语与汉语是完全
不同的语言”、“汉字只是以前上层人物用的”等等。 但是“用汉字”与“借词”是两回事。
比如日本也用汉字,但是有的词只是用汉字来书写,词本身就是固有词,发音按日语,这叫
做“训读”。 但是韩语是大量用汉语借词,即使是普通百姓的口语中的词汇也一样是汉语词;
从一见面的问候到再见,从“吃饭”到“厕所”;即使不用汉字,词汇还是古汉语词、音。
但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有很多发生了变化,但变化是有规律的,可以举一反三。韩语是保
留了汉语的上古音,比如,当时的汉语是没有“f、v”音的,所以汉语的f那时也是 “p、 b”,
比如现代汉语“佛”现在念“fo”,而当时是根据印度的梵文“buddha”的音译(还译为“菩提”、
“浮屠”等”。汉语在唐朝以后,发生了音变,产生了“f”, 原来很多发“p、b”的声母的词,
变为“f”为声母。至今韩语仍保留此特点,无论是念韩语中的汉语词,还是念其它外语的“f、v”,
都是发“p、b”,只要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为“f、v”的词,大家大胆发、写成“p、b”:

夫人:pu in , 釜山: pu san , 南方:nam bang , 反对:pan dae ,发狂:pal gwang
再比如古汉语中的“k,g”声母,现在很多变为j,q,但韩语还是“k,g”,比如“家:ga”。
其它的如“h”变为现代普通话的“x”等等。

目前的现代韩语词汇中,能在《洪武音韵》查到的词,占韩语词汇的70%左右,加上变了音

(部分韩语的汉语词也与变了音”,比如那个著名的“泡菜”实际也是汉语词,是“浸齑”,
“浸”有变音)的汉语词,汉语借词总数约占80--90%。

朝鲜半岛与日本使用汉字是不同的,朝鲜半岛人上古到中古时期,本身就有很多是“华夏”

移民,百姓带去了很多“汉语”词,与是否使用汉字关系不大。

另外,以前朝鲜半岛使用汉字基本是遵循“汉字词用汉字,固有词用谚文”这个原则,很

少用汉字去注音固有词的;但是,为了方便,反过来却有很多用谚文来简写汉语词(情况根据每
人的汉字水平不同而异)。

燕国人卫满在朝鲜半岛北部建国;汉朝在朝鲜半岛北部设“汉四郡”。直到西晋灭忙共五百多年,
朝鲜半岛北部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直属领土。朝鲜半岛南部的“辰韩”实际是“秦韩”,是秦朝移民。
因此,汉字早在秦汉时期已经在朝鲜半岛广泛使用,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还通过百济传到日本 ,
中国的文化、汉字实际是早在唐代以前主要通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

谚文的主要字母,在千年以前就有,目前在朝鲜半岛出土的有“神篆”、“加特林”、“阿比留”文
字。李朝确立使用谚文时,反对使用的大臣的奏文里说明了“谚文”自古就有。
谚文的结构也不是朝鲜人发明,古代吐蕃用印度梵文字母来拼写古藏文(所以现在的藏文也是和
谚文一样,几个字母立体构成一个音节字)。元朝宰相八思巴(吐蕃人)将此种拼 写方式带到元朝,
用来拼写蒙古文、汉文、朝鲜文;元朝时期,高丽被蒙古人统治,上层使用蒙古文。后来,上层用自
己习惯的拼写书写方式,“创造”了朝鲜文字母。
韩语的敬语系统,是古代人为设定的(具体典故、原因以后我再介绍),阿尔泰语基本没

有敬语系统,而汉藏语系中的古吐蕃语(藏语前身)有敬语系统。

韩语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汉语的吴语的方言以及汉藏语系中的藏缅语
族与韩语的语法有很多是一样。目前韩语属于哪个语系,还未定。韩国人为了去“中国化”,自然
要将韩语归入“阿尔泰语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1-19
现代韩语中有很多单词是根据汉语的读音演变而来的,但是这些单词越来越少,逐步被英语的音译所取代。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第3个回答  2011-01-20
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