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准则中的暂时性差异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如题所述

暂时性差异是由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确认时间或计税基础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有时间性差异和其他差异之分,前者源于会计准则对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期间不同于税收法规要求的申报期间;后者则源于会计准则对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的确定不同于税收法规规定的收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的具体内容:包括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以及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扩展资料:

暂时性差异的分类

按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即在未来期间不考虑该事项影响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由于该暂时性差异的转回,会进一步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金额。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当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资产在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少,企业在未来期间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并减少应缴所得税,符合有关条件,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当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负债产生暂时性差异实质是税法规定该项负债可在未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暂时性差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8

暂时性差异是由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确认时间或计税基础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有“时间性差异”和“其他差异”之分。前者源于会计准则对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期间不同于税收法规要求的申报期间;后者则源于会计准则对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的确定不同于税收法规规定的收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不仅影响当期的应税收益,而且影响以后各期的纳税额。因此,暂时性差异需要进行账务调整。

扩展资料

一、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的联系:

时间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两者的内在联系是:在一般情况下,如果税法与会计确认某项收入或支出的时间不同,则必然产生一项时间性差异,同时也会是一项(或几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差额,即产生一项暂时性差异。

从理论上说,暂时性差异(或时间性差异)由于收入项目和支出项目计入应税收益和计入会计收益在时间上的不一致而产生的差异发生在某一时期,但在下一期或若干时期内可以转回,经过若干时期的转回调整,差异便可以消失。

二、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的区别:

1、两者对差异的确认不同

一般而言,利润表项目的变化,无论是收益的取得,还是支出的发生,都与资产负债表项目直接相关。但是,有时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变化却并不涉及损益表项目。因此,某些从利润表角度判断为永久性差异的项目,如果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判断,也可能是暂时性差异。

2、暂时性差异包含的范围比时间性差异更广泛

时间性差异都存在与其相对应的暂时性差异,即暂时性差异包括所有时间性差异。但有的因为个别时间性差异的纳税调整方法比较特殊,所以这些时间性差异不存在与其相对应的暂时性差异。

除个别特殊情形外,一项时间性差异都存在一项(或几项)对应的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包括时间性差异和其他暂时性差异。因为存在其他暂时性差异,所以按暂时性差异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与会计利润不一定配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暂时性差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06

暂时性差异是由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确认时间或计税基础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暂时性差异不仅影响当期的应税收益,而且影响以后各期的纳税额。因此,暂时性差异需要进行账务调整。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除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以外,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扩展资料

暂时性差异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暂时性差异的计算值是一个累计值。由于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是累计的,暂时性差异也是一个累计值。暂时性差异在以后年度资产收回或负债清偿时,会产生应税利润或可抵扣金额,随时间推移会逐渐消除,即暂时性差异可以转回,且转回数与原发生数总额相同。

第二,暂时性差异不同于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一定是暂时性差异,但暂时性差异并不都是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按照其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暂时性差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1-08
暂时性差异指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列示在会计报表上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 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影响不同,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后年度当会计报表上列示的资产收回或者列示的负债偿还时,该差异会产生应课税金额或扣除金额。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除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以外,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即在未来期间不考虑该事项影响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由于该暂时性差异的转回,会进一步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金额。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情况:
(一)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
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企业在持续使用或最终出售该项资产时将取得的经济利益的总额,而计税基础代表的是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缴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例如,一项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计税基础如果为15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会造成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的增加。在其产生当期,在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为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清偿该项负债时的经济利益流出,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账面价值在扣除税法规定未来期间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之后的差额。因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本质上是税法规定就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即与该项负债相关的费用支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则意味着就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为负数,即应在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调增,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金额,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缴所得税。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况:
(一)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从经济含义来看,资产在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少,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多,则就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企业在未来期间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并减少应缴所得税,符合有关条件时,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暂时性差异
例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计税基础为260万元,则企业在未来期间就该项资产可以在其自身取得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多扣除60万元。从整体上来看,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会减少,应缴所得税也会减少,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实质上是税法规定就该项负债可以在未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即: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意味着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与该项负债相关的全部或部分支出可以从未来应税经济利益中扣除,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
例如,企业对将发生的产品保修费用在销售当期确认预计负债200万元,但税法规定有关费用支出只有在实际发生时才能够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0;企业确认预计负债的当期相关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但在以后期间有关费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使得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减少,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有关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4个回答  2013-01-02
下面是我的一篇讲议,供参考!也可以登录http://blog.sina.com.cn/u/2891737290

会计准则体系培训教程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第一节 所得税概述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一)概念
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第四条)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的区别(举例说明)
例:一台设备原价20万元,会计按直线法在5年内计提折旧,计税按4年提折旧。假定5年内各年利润均为1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30%。
利润表债务法

年度
会计折旧
计税折旧
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借:
递延税款
贷:
所得税


应交税金
2001
4
5
1
30
 
0.3
29.7
2002
4
5
1
30
 
0.3
29.7
2003
4
5
1
30
 
0.3
29.7
2004
4
5
1
30
 
0.3
29.7
2005
4
-
-4
30
1.20
 
31.2
合计
20
20
-
150
1.20
1.2
150.0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年度
帐面价值
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借:
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
所得税


应交税金
2001
16
15
1
30
 
初余0本年确认0.3末余0.3
29.7
2002
12
10
2
30
 
初余0.3本年确认0.3末余0.6
29.7
2003
8
5
6
30
 
初余0.6本年确认0.3末余0.9
29.7
2004
4
-
4
30
 
初余0.9本年确认0.3末余1.2
29.7
2005
-
-
-
30
转回1.2
初余1.2末余0
31.2
合计
 
 
 
150
 
 
150.0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一)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二)按照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三)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乘以所得税税率,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构成利润表所税费用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递延所得税。
(四)按照适用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作为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当期所得税。
(五)确认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组成部分,企业在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之差),是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暂时性差异:

资产 负债

账面价值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时间性差异
>计税基础 (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账面价值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计税基础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第二节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性差异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一)概念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第五条)
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取得一项资产时),
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
(二)举例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概念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第六条)
用公式表示:
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一般情况下,
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
(二)举例
三、暂时性差异
(一)概念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第七条)
(二)分类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第八条)
(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概念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第九条)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负债产生的暂性差异实质上就是税法规定就该项负债可以在未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即:
负债产生的暂性差异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以科前扣除的金额)
=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三)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性差异
1.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性差异
举例:
2.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比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具体情况:
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关系
资产
负债
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时间性差异

第三节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
1.产生的基础
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转回期间将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在其发生当期,构成企业应支付税金的义务,作为负债确认。
2.应遵循的原则
(1)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除了所得税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以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
(2)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殊情况
①商誉的初始确认;
②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中,如果该项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所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这种情况在我国企业实务中并不多见;
③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等相关的应纳税暂性差异,一般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除外:
a.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
b.是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将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1.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根据适用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清偿该项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用公式表示: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X未来适用税率
2.无需折现。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1.产生的基础
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应注意的问题(一般原则)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在判断企业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①通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
②以前期间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将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
(2)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性差异,时满足以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a.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b.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3)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3.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
(不常见,如融资租赁)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1.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根据适用税法规定,应当以预期收回该项资产期间的适用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用公式表示: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X未来适用税率
2.无需折现
3.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
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带来的经济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4.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可以转回
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而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的,继后期间根据新的环境和情况判断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使得递延所得税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的,应当相应恢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三、适用税率变化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
适用未来税率法
因适用税收法规的变化,导致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企业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按照新的税率进行重新计量。

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比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进而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具体情况:
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关系
资产
负债
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时间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四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一、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应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
用公式表示: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二、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应预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各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的金额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
用公式表: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注意:
1.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而不计入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2.企业在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该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是记入合并当期损益的金额,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三、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一、新旧比较
原制度规定,企业可以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所得税费用。
二、新旧衔接
1.对于原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的企业,在首次执行日,应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衔接办法为基础,首先调整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以资产、负债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为基础,比较其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对于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诊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有关影响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2.对于原采用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在首次执行日,应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衔接办法为基础,首先调整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以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为基础,比较其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对于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冲减资产负债表中原已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及递延税款借项,上述调整的结果增加(减少)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企业在首次执行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以现行国家有关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适用税率。未来期间适用税率发生变更的,应当按照新的税率对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调整,有关调整金额计入变更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等。(资产公积)
4.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可抵扣亏损和科款抵减,应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5.首次执行日,企业应当按照所得税准则核算所得税。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