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原位杂交用于原位杂交的探针

如题所述

原位杂交中的探针选择是关键步骤。常用的探针类型包括单链和双链DNA,以及RNA。探针的理想长度通常在100到400核苷酸之间,然而,研究表明,更短的寡核苷酸探针(16-30 nt)因其能自由穿透细菌和组织细胞壁,从而提高了杂交效率。因此,寡核苷酸探针和通过不对称PCR标记的小DNA探针或体外转录标记的RNA探针,成为了组织原位杂交的理想选择。

标记探针的方法也有多种,常见的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如3H和35S。3H探针因其半衰期长,成像分辨率高,便于定位,但其能量较低;而35S标记探针活性较高,影像分辨率也较好。然而,32P标记探针能量过高,可能导致影像模糊,不利于精确定位。因此,在选择标记物时,需要考虑探针的活性和成像效果。

标本的固定条件对原位杂交效率有显著影响。探针能否有效进入细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中蛋白质的处理。通常采用0.2mol/L HCl处理载玻片,随后用蛋白酶K进行消化,再通过不同浓度的乙醇脱水来去除蛋白质。虽然原位杂交技术已取得显著进步,但在敏感性、特异性以及稳定性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