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称呼在下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在下”是谦称,表示“我”。

“在下”这一谦词出自《诗经》,它跟古人的一种服饰密切相关。

《诗经·采菽》铺排了诸侯朝见天子时的情景:“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芾(音“服”),熟皮制成,用于祭祀、朝见等隆重场合,遮在礼服的膝前,故又称“蔽膝”。“邪”通“斜”,古人用一块布斜着裹在小腿上,这就叫“邪幅”。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解说:“邪幅,如今行縢也,逼束其胫,自足至膝,故曰在下。”汉代时的“行縢”,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裹腿布。当时诸侯一切行为都要遵照礼制,“在下”引申为人际交往时的谦词,意为像裹腿布一样“逼束”自己依礼行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2-03
“在下”是谦称,表示“我”。
古人很重视地位尊卑,不能对所有人都说“我(吾、予、余)怎么样”。当对方身份、辈分、地位比自己高时,必须用谦词自称。
“在下”一词,出于古人对坐席的讲究。正规场合下,让身份、地位、辈分、年龄高的人坐上席,自己在下位,故称“在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8-03
在下是“我”的谦称。
因为古时坐席,尊长者在上。所以在下就是“我”的地位在对方之下。
第3个回答  2018-08-03
在下就是我的另一种说法
第4个回答  2018-08-03
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