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机械加工厂的计件问题如何管理

如题所述

一. 对于机械加工厂来说“计件”是生产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各种产品类型,生产规模的不同,计件工作的管理方式也是有非常大的不同。所以没有现成的、通用的模式可以借用。只能根据你的产品情况、生产规模、管理现状,自己走一条最合适的道路。
二. 大型单件加工、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量较大,生产管理技术性较高,而对如何“计件”几乎不存在问题。
小微型企业、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技术、质量、生产管理都比较简单,如何计件也没有什么问题的。
中小型加工企业、中小批量生产、新办厂,可能会出现如何“计件”的问题。
三. 计件管理,是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涉及到企业能否正常运行,也涉及到分配是否合理以及职工切身利益。弄得不好会严重影响员工之间,操作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乃至影响企业正常运行。
计件管理,是个细致、严密的管理工作,具有技术性和艺术性,要想做得好,就相应要付出必要的成本代价。
四. 下面举二种不同模式例子说明:

1. 模糊管理,就是粗线条管理,
1)以个别管理者对总体生产完成情况出发,进行统筹管理。
2)适用于规模较小,产量较小,产品比较简单的机加工厂。
3)具体做法是,以生产管理者为主,不对个人进行具体考核,只对总量进行掌控,
4)根据操作工的技术程度、工作年限、实际工作状况,进行评定,利益分配。
5)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生产量不足,产品不固定,加工难度较高的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分配工作。

2. 精细管理,
1)以专业、专职管理为主,以现场收集数据为依据,进行管理。
2)比较适合产品相对稳定、产量比较大、工艺比较成熟,技术、生产、质量管理组织比较完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3)首先,有可行的工艺、完善的配套、先进的产品进出库管理、周转手段。完善的考核标准。例如:工艺、流程卡、图,工、夹、刀、量、刃具设计、制造、保管、借发、维修,专职材料定额、工时定额、计划、周转、现场技术、现场检验、人员。
4)具体操作过程
(1)生产计划人员按生产计划和工艺流程卡,发布施工指令,周转人员把毛坯运到机床边指定位置,在施工指令卡上记下编号、数量,与操作工交接签收。取副联页暂存。
(2)操作工本工序加工结束,做好自检记录,打工号钢印,专职检验对重要部位抽检,打检验钢印,在生产指令卡上签字确认。副联页签收后操作工保存。
(3)周转人员运至下一工序,在生产指令卡上记下编号、数量,同样由操作工签收。继续施工。
(4)对于数量较大的,例如一小时要做几十个的,一般按单位包装(一盒、一箱、一包)标记、签收。
(5)完工入库时,仓库管理人员在生产指令卡上签字确认,交生产管理者,统计入库信息。备案后交行政管理人员。
(6)每天下班前,工时定额人员对每一操作工当天完成数量、工时量进行核对记录在案。
(7)每周(月)行政主管对已完工产品的生产指令卡进行汇总,统计每个操作工完成的工作量。
(8)每月公布每个人的完成量,由生产管理者根据入库数、工时定额员根据现场统计数、操作工根据副卡存根,三方自行核对。
5)执行时,要注意操作工技术等级、产品质量优劣在分配时的权重。
五. 计算机参与的可能性
1. 对于模糊管理则完全是依靠人员执行,计算机几乎是毫无用处的。
2. 对于精细管理,前期准备、后期处理,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的相当一部分功能,主要是数据库管理、办公自动化。也可以引进一些项目管理软件,作为辅助用。但是并不会减少人员工作量的。只是存档、检索等方便些。
3. 中间周转、执行部分工作,则必须完全依靠人工操作。
4. 要想全过程计算机管理,只要实现机器人操作的“无人工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