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何景明)全文翻译鉴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4

【作品概述】

《竹枝词·十二峰头秋草荒》是明朝诗人何景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现的是作者舟过瞿塘峡的旅思之情。


【出处】

《大复集》


【作品原文】

《竹枝词·十二峰头秋草荒》

十二峰①头秋草荒,

冷烟寒月过瞿塘②。

青枫江上孤舟客③,

不听猿啼亦断肠。


【词语注释】

①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②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

③孤舟客:作者自指。


【全文翻译】

巫山十二峰的山头,深秋的草已经枯黄。在船过瞿塘峡的时候,江面上笼罩着冷雾,天上的寒月透过冷雾映照在湍急的水面上。

每当我在船上过长满枫林的江上的时候,纵使听不见猿鸣之声却已有凄然肠断之感。


【作品鉴赏】

竹枝词本为民歌,大抵唐人所写多为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题外,多歌咏风俗人情。这首竹枝词为作者舟过瞿塘峡的旅思之作。长江三峡凄清冷峻自古闻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作者此时孤舟过峡,眼见秋草荒芜,寒月当空,冷烟萦绕,峡深流急,令人胆寒心悸。作者在此"实话实说",倒跳出了前人窠臼。这样写来更见出瞿塘峡之险,"断肠"并非是凄厉的猿声,而是这阴森恐怖的江峡,江峡之险才是令人"断肠"的真正原因。


【作者简介】

何景明(公元1483-1521年),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省)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公元1502年(弘治十五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第2个回答  2022-08-24
竹枝词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翻译/译文
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一片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注释
竹枝词:是巴渝民歌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
唱:一说“踏”。唱歌声,西南地区,民歌最为发达。男女的结合,往往通过歌唱;在恋爱时,更是用唱歌来表情达意。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东边道是二句:语意双关,“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情”同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句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歌词要表达的意思是听歌者从那江上歌声听出唱者是“有情”的。末句“有”“无”着重的是“有”。
赏析/鉴赏
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省东部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第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江边杨柳,垂拂青条;江中流水,平如镜面。这是很美好的环境。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的歌声。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一飘到耳里,就知道是谁唱的了。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姑娘虽然早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哩。今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通过这两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迟疑貌。芙蓉也就是莲花。见莲,双关见怜。)《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暮想。悬丝是悬思的双关。)
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
第3个回答  2022-08-25

《竹枝词》(何景明)原文是: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声亦断肠。

注释: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
孤舟客:作者自指。


赏析:

  竹枝词本为民歌,大抵唐人所写多为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题外,多歌咏风俗人情。这首竹枝词为作者舟过瞿塘峡的旅思之作。长江三峡凄清冷峻自古闻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作者此时孤舟过峡,眼见秋草荒芜,寒月当空,冷烟萦绕,峡深流急,令人胆寒心悸。作者在此“实话实说”,倒跳出了前人窠臼。这样写来更见出瞿塘峡之险,“断肠”并非是凄厉的猿声,而是这阴森恐怖的江峡,江峡之险才是令人“断肠”的真正原因。

作者简介: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第4个回答  2022-05-19
《竹枝词》(何景明)全文翻译鉴赏
竹枝词何景明系列:古诗三百首竹枝词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注释1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2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3孤舟客:作者自指。赏析  竹枝词本为民歌,大抵唐人所写多为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题外,多歌咏风俗人情。这首竹枝词为作者舟过瞿塘峡的旅思之作。长江三峡凄清冷峻自古闻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作者此时孤舟过峡,眼见秋草荒芜,寒月当空,冷烟萦绕,峡深流急,令人胆寒心悸。作者在此「实话实说」,倒跳出了前人窠臼。这样写来更见出瞿塘峡之险,「断肠」并非是凄厉的猿声,而是这阴森恐怖的江峡,江峡之险才是令人「断肠」的真正原因。
第5个回答  2022-08-20
竹枝词
何景明(明代) 译
鉴赏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竹枝词本为民歌,大抵唐人所写多为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题外,多歌咏风俗人情。这首竹枝词为作者舟过瞿塘峡的旅思之作。长江三峡凄清冷峻自古闻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作者此时孤舟过峡,眼见秋草荒芜,寒月当空,冷烟萦绕,峡深流急,令人胆寒心悸。作者在此“实话实说”,倒跳出了前人窠臼。这样写来更见出瞿塘峡之险,“断肠”并非是凄厉的猿声,而是这阴森恐怖的江峡,江峡之险才是令人“断肠”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