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何景明)全文翻译鉴赏

如题所述

《竹枝词》的作者是明朝诗人何景明

原文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翻译

巫山十二峰头,草色已经枯黄,显的十分冷寞。已是深秋在舟过瞿塘峡的时候江面上笼罩着冷雾,天上的寒月透过冷雾映照在湍急的水面上。

每当在船上过长满枫林的江上的时候,纵使听不见猿鸣之声已有凄然肠断之感。


鉴赏

竹枝词本为民歌体,大抵唐人所写多为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题外,多歌咏风俗人情。

前二句“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写景,景中寓有凄清的旅荐情。“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在四川巫山县东巫峡两岸。这里自巫山以上,群峰连绵,其尤著者有十二。元代刘壎《隐居通议》曾据“蜀江图”列举其名为独秀、笔峰、集仙、起云、登龙、望霞、聚鹤、栖凤、翠屏、盘龙、松峦、仙人。瞿塘,即瞿塘为三峡之首。这二句是说:巫山十二峰头草色已经枯黄,显得十分冷寞。时序已是深秋在舟过瞿塘峡的时候江面上笼罩着冷雾。天上的寒月透过冷雾映照在湍急的水面上印在旅人的心境上构成一派清冷幽森的意象。这眼前所见之景,使人倍觉凄凉。

后二句“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紧承前文写情写旅人此时特有的感受。“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青枫江,”指两岸长有枫树的长江,阮籍诗云,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咏怀》其十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也有“青枫浦上不胜愁”之句。“孤舟客”作者自谓。三峡两岸多有猿啼之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水经注》。盖谓猿声凄异,每当林寒涧肃之际,多于空谷传响哀转动人,经久不绝故也。作者此时孤舟经过这里眼见巫峰萧索,秋草荒芜,寒月当头,冷烟四幂,纵使听不到猿鸣之声,已有凄然肠断之感。现在再加上这凄厉的猿声,在心情上自然更加难以接受了。

而诗人却敢大胆翻案,说不听到猿声也令人肠断,已是奇笔而这奇笔又得到前三句的映衬,虽奇而不怪,自然合理,更是难得。


注释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
孤舟客:作者自指。


内容中心

此诗前三句虽有铺垫之功,但令人叫绝的是末一句,翻出前人所不到,跳出前人之窠臼。这首竹枝词为作者舟过瞿塘峡抒写旅思之作。借瞿塘峡深秋凄冷的景象,表达了此时特有的感情。


创作背景

此诗出自《大复集》是明代何景明撰写的文集。三十七卷,(明)何景明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袁璨刻本,收藏于中共北京市委图书馆。


作者简介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0

《竹枝词》 何景明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翻译

巫山十二峰的山头,深秋的草已经枯黄。
在船过翟塘峡的时候,江面上笼罩着冷 雾,天上的寒月透过冷雾映照在湍急的水面上。
每当我在船上过长满枫林的江上的时候, 纵使听不见猿鸣之声却已有凄然肠断之感。

注释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
孤舟客:作者自指。

赏析

“十二峰”,巫山十二峰,有神女、朝云、登龙、集仙、净坛、上升、翠屏、飞凤、圣泉、松峦、聚鹤、起云等名目,分布在幽深秀丽的巫峡两岸。巫峡是长江三峡之一,在瞿塘峡下游,西陵峡之上。瞿塘峡和巫峡是三峡中最为雄伟秀丽的一段。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说到三峡时说:“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再遇上深秋,草荒木落,冷月寒烟,确实是很令人伤感的。诗的前两句纯粹写景,先创造出一种令人肠断的凄冷气氛。

第三句“青枫江上孤舟客”为作者自指。《楚辞·招魂》的结尾三句是:“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何景明是信阳人,靠近古云梦泽,所以称“青枫江上”客。同时也有泛指漂泊异乡的失意士人之意。结句“不听猿声亦断肠”,暗用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事。《江水注》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宋以来,把猿啼与下泪、断肠联系起来的名句数不胜数。如杜甫有“听猿实下三声泪”,高适有“巫峡啼猿数行泪”,陆游有“猿啸能令人断肠”。这里故意深入一层写,如此景物,如此境况,如此情怀,一个孤舟客子,在秋草凋零的季节里,在冷烟寒月的环境下夜过瞿塘,即使没有猿声,也够令人肠断的了。何况既过巫峡,免不了有猿啼呢?“不听猿声”,并不妨碍诗中正好有“猿声”,我们千万不要被作者瞒过了,作者其实是着重写了猿声的。

创作背景

竹枝词本是巴渝民歌的一种,刘禹锡曾写过一些有名的篇章,也有民歌色彩。这首诗大概是何景明出使滇南路过三峡时所作。

【作者简介】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第2个回答  2022-08-25

《竹枝词》(何景明)全文翻译

巫山十二峰的山头,深秋的草已经枯黄。
在船过翟塘峡的时候,江面上笼罩着冷 雾,天上的寒月透过冷雾映照在湍急的水面上。
每当我在船上过长满枫林的江上的时候, 纵使听不见猿鸣之声却已有凄然肠断之感。

创作背景

此诗出自《大复集》是明代何景明撰写的文集。三十七卷,(明)何景明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袁璨刻本,收藏于中共北京市委图书馆。

《竹枝词》鉴赏

 竹枝词本为民歌,大抵唐人所写多为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题外,多歌咏风俗人情。这首竹枝词为作者舟过瞿塘峡的旅思之作。长江三峡凄清冷峻自古闻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作者此时孤舟过峡,眼见秋草荒芜,寒月当空,冷烟萦绕,峡深流急,令人胆寒心悸。作者在此“实话实说”,倒跳出了前人窠臼。这样写来更见出瞿塘峡之险,“断肠”并非是凄厉的猿声,而是这阴森恐怖的江峡,江峡之险才是令人“断肠”的真正原因。


作品原文

 竹枝词
[明] 何景明
十二峰①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②。
青枫江上孤舟客③,不听猿啼亦断肠。

【注释】

①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②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
③孤舟客:作者自指。    


思考与练习

1.本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简要概括。(6分)
2.请从抒情的角度对本诗的写作手法作简要赏析。 (5分)
参考答案
1.本诗描写了船过高峻险阻的瞿塘峡时荒凉凄清的景象。(3分)表达了作者飘泊异乡、孤寂伤感的心情。(3分)(其他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2.全诗用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来抒发作者漂泊异乡的孤寂情怀。(2分)秋草荒芜、冷烟萦月、猿声凄厉,荒凉凄清的秋景既凸显了江峡的阴森恐怖、令人心悸,也寄寓着诗人孤舟过峡的孤旅愁思。(3分)1.本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简要概括。(6分)
2.请从抒情的角度对本诗的写作手法作简要赏析。 (5分)
参考答案
1.本诗描写了船过高峻险阻的瞿塘峡时荒凉凄清的景象。(3分)表达了作者飘泊异乡、孤寂伤感的心情。(3分)(其他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2.全诗用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来抒发作者漂泊异乡的孤寂情怀。(2分)秋草荒芜、冷烟萦月、猿声凄厉,荒凉凄清的秋景既凸显了江峡的阴森恐怖、令人心悸,也寄寓着诗人孤舟过峡的孤旅愁思。(3分)

作者简介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明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官至陕西提学副使,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倡导了明代文学的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第3个回答  2022-08-13

《竹枝词》《竹枝词》是明朝诗人何景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竹枝词为作者舟过瞿塘峡抒写旅思之作。借瞿塘峡深秋凄冷的景象,表达了此时特有的感情。诗文如下:

竹枝词

明•何景明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声亦断肠。

译文

巫山十二峰头,草色已经枯黄,显的十分冷寞。已是深秋在舟过瞿塘峡的时候江面上笼罩着冷雾,天上的寒月透过冷雾映照在湍急的水面上。

每当在船上过长满枫林的江上的时候,纵使听不见猿鸣之声已有凄然肠断之感。

注释


1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2
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
3
青枫江:长满枫林的江。

作品赏析

竹枝词本为民歌体,大抵唐人所写多为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题外,多歌咏风俗人情。
前二句“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写景,景中寓有凄清的旅荐情。“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在四川巫山县东巫峡两岸。这里自巫山以上,群峰连绵,其尤著者有十二。这二句是说:巫山十二峰头草色已经枯黄,显得十分冷寞。时序已是深秋在舟过瞿塘峡的时候江面上笼罩着冷雾。天上的寒月透过冷雾映照在湍急的水面上印在旅人的心境上构成一派清冷幽森的意象。这眼前所见之景,使人倍觉凄凉。
后二句“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紧承前文写情写旅人此时特有的感受。“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青枫江,”指两岸长有枫树的长江,阮籍诗云,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三峡两岸多有猿啼之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水经注》。盖谓猿声凄异,每当林寒涧肃之际,多于空谷传响哀转动人,经久不绝故也。作者此时孤舟经过这里眼见巫峰萧索,秋草荒芜,寒月当头,冷烟四幂,纵使听不到猿鸣之声,已有凄然肠断之感。现在再加上这凄厉的猿声,在心情上自然更加难以接受了。
而诗人却敢大胆翻案,说不听到猿声也令人肠断,已是奇笔而这奇笔又得到前三句的映衬,虽奇而不怪,自然合理,更是难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8-19

《竹枝词》(何景明)全文翻译鉴赏
竹枝词何景明系列:古诗三百首竹枝词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注释1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2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3孤舟客:作者自指。赏析  竹枝词本为民歌,大抵唐人所写多为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题外,多歌咏风俗人情。这首竹枝词为作者舟过瞿塘峡的旅思之作。长江三峡凄清冷峻自古闻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作者此时孤舟过峡,眼见秋草荒芜,寒月当空,冷烟萦绕,峡深流急,令人胆寒心悸。作者在此「实话实说」,倒跳出了前人窠臼。这样写来更见出瞿塘峡之险,「断肠」并非是凄厉的猿声,而是这阴森恐怖的江峡,江峡之险才是令人「断肠」的真正原因。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浅墨草萱绘人生 

  
2022-08-13 · 最想被夸「你懂的真多」

关注

《竹枝词》《竹枝词》是明朝诗人何景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竹枝词为作者舟过瞿塘峡抒写旅思之作。借瞿塘峡深秋凄冷的景象,表达了此时特有的感情。诗文如下:

竹枝词

明•何景明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声亦断肠。

译文

巫山十二峰头,草色已经枯黄,显的十分冷寞。已是深秋在舟过瞿塘峡的时候江面上笼罩着冷雾,天上的寒月透过冷雾映照在湍急的水面上。

每当在船上过长满枫林的江上的时候,纵使听不见猿鸣之声已有凄然肠断之感。

注释


1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2
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
3
青枫江:长满枫林的江。

作品赏析

竹枝词本为民歌体,大抵唐人所写多为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题外,多歌咏风俗人情。
前二句“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写景,景中寓有凄清的旅荐情。“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在四川巫山县东巫峡两岸。这里自巫山以上,群峰连绵,其尤著者有十二。这二句是说:巫山十二峰头草色已经枯黄,显得十分冷寞。时序已是深秋在舟过瞿塘峡的时候江面上笼罩着冷雾。天上的寒月透过冷雾映照在湍急的水面上印在旅人的心境上构成一派清冷幽森的意象。这眼前所见之景,使人倍觉凄凉。
后二句“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紧承前文写情写旅人此时特有的感受。“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青枫江,”指两岸长有枫树的长江,阮籍诗云,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三峡两岸多有猿啼之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水经注》。盖谓猿声凄异,每当林寒涧肃之际,多于空谷传响哀转动人,经久不绝故也。作者此时孤舟经过这里眼见巫峰萧索,秋草荒芜,寒月当头,冷烟四幂,纵使听不到猿鸣之声,已有凄然肠断之感。现在再加上这凄厉的猿声,在心情上自然更加难以接受了。
而诗人却敢大胆翻案,说不听到猿声也令人肠断,已是奇笔而这奇笔又得到前三句的映衬,虽奇而不怪,自然合理,更是难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