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中,X理论、Y理论和超Y理论由谁提出的?对人性的假设分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X理论和Y理论(Theory X and Theory Y),管理学中关于人们工作源动力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提出来的。这是一对完全基于两种完全相反假设的理论,X理论认为人们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而Y理论则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力。

超Y理论是1970年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约翰·莫尔斯(J.J.Morse)和杰伊·洛希(J.W.Lorscn)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超Y理论认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方式,必须根据组织内外环境自变量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等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灵活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方式要适合于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

扩展资料

超Y理论在对X理论和Y理论进行实验分析比较后,提出一种既结合X理论和Y理论,又不同于是X理论和Y理论,是一种主张权宜应变的经营管理理论。实质上是要求将工作、组织、个人、环境等因素作最佳的配合。

超Y理论一般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并强调下列原则:人们参加工作组织的需要;胜任感是多元、多层次的,故而满足它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当工作性质与组织型态适当配合时;人们的胜任感最容易被满足;每当人们实现一个目标,激励起新的胜任感,就会产生新的奋斗目标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X-Y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超Y理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3

1、X理论是麦格雷戈提出的,对人性的假设是假设绝大多数人厌恶劳动,并尽可能设法逃避劳动,一般的奖酬远不足以使他们振奋精神热爱工作。

因此,要保证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只有采取强制、监控和施以胁迫。管理者的作用是制造一种充满依赖感和畏惧感的气氛,以使成员尽其最大努力来工作。

2、Y理论也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管理学家D.麦格雷戈在《企业中的人性面》(1957)一文中首先提出。这种理论假设人并不是怠惰的,他们的表现都是他们对组织的感受和以往经验的结果。

如果管理者能提供合适的环境发挥他们的潜力,那么工作对他们来说犹如游戏娱乐一般自然。在他们实现所承诺目标的过程中,他们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管理者要尽量为工作中的人提供一种能发挥他们潜力的环境。

3、 超Y理论是1970年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约翰·莫尔斯(J.J.Morse)和杰伊·洛希(J.W.Lorscn)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超“Y” 理论强调组织的管理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因事、因其不同的情境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扩展资料:

一、X理论的假设基础

1、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他们就会逃避工作。

2、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因此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3、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

4、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

二、Y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般人本性不是厌恶工作,如果给予适当机会,人们喜欢工作,并渴望发挥其才能;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寻求发挥能力的机会;能力的限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去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激励在需要的各个层次上都起作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广泛具有的。因此,人是“自动人”。

激励的办法是:扩大工作范围;尽可能把职工工作安排得富有意义,并具挑战性;工作之后引起自豪,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职工达到自己激励。只要启发内因,实行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就能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统一起来的最理想状态。

三、超Y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人的需要上多种多样的,并且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每个人的需要各不相同,需要层次也因人而异。 

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它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3、动机模式的形成是内部需要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在组织环境中,工作与生活条件不断变化会产生新的需要与动机。 

4、一个人在不同单位工作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5、由于人们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的普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X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Y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超Y理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19
X理论和Y理论(英文:Theory X and Theory Y),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和社会心理学中关于工作激励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于1960年代提出。其中Y理论又被称作人性本善理论。

理论内容这是一对完全基于两种完全相反假设的理论,X理论认为人们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而Y理论则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力。

X理论一般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工作越少越好,可能的话会逃避工作。
大部分人对集体(公司,机构,单位或组织等)的目标不关心,因此管理者需要以强迫,威胁处罚,指导,金钱利益等诱因激发人们的工作源动力。
一般人缺少进取心,只有在指导下才愿意接受工作,因此管理者需要对他们施加压力。
Y理论
人们在工作上体力和脑力的投入就跟在娱乐和休闲上的投入一样,工作是很自然的事——大部分人并不抗拒工作。
即使没有外界的压力和处罚的威胁,他们一样会努力工作以期达到目的——人们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监督的能力。
人们愿意为集体的目标而努力,在工作上会尽最大的努力,以发挥创造力,才智——人们希望在工作上获得认同感,会自觉遵守规定。
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不仅愿意接受工作上的责任,并会寻求更大的责任。
许多人具有相当高的创新能力去解决问题。
在大多数的机构里面,人们的才智并没有充分发挥。

持X理论的管理者会趋向于设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减低员工对工作的消极性。
持Y理论的管理者会趋向于对员工授予更大的权力,让员工有更大的发挥机会,以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超Y理论是1970年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约翰·莫尔斯(J.J.Morse)和杰伊·洛希(J.W.Lorscn)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主要见于1970年《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发表的《超Y理论》一文和1974年出版的《组织及其他成员:权变法》一书中。该理论认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方式,必须根据组织内外环境自变量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等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灵活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方式要适合于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超Y理论在对X理论和Y理论进行实验分析比较后,提出一种既结合X理论和Y理论,又不同于是X理论和Y理论,是一种主张权宜应变的经营管理理论。实质上是要求将工作、组织、个人、环境等因素作最佳的配合。
基本观点
  ★人们带着许多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组织,但最主要的是实现其胜任感;   ★由于人们的胜任感有不同的满足方法,所以对管理要求也不同,有人适用X理论管理方式,有人适用Y理论管理方式;   ★组织结构、管理层次、职工培训、工作分配、工资报酬和控制水平等都要随着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及人员素质等因素而定,才能提高绩效;   ★一个目标达成时,就会产生新的更高的目标,然后进行新的组合,以提高工作效率。
.
建议你看看M理论
也许更有道理http://baike.baidu.com/view/7853.htm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9
X理论
【麦克雷戈】
X理论指的是一种专制型的管理,这种理论假设绝大多数人厌恶劳动,并尽可能设法逃避劳动,一般的奖酬远不足以使他们振奋精神热爱工作。因此,要保证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只有采取强制、监控和施以胁迫。管理者的作用是制造一种充满依赖感和畏惧感的气氛,以使成员尽其最大努力来工作。

Y理论
【麦克雷戈】
Y理论指的是人道型的、帮助型的管理。这种理论假设人并不是怠惰的,他们的表现都是他们对组织的感受和以往经验的结果。如果管理者能提供合适的环境发挥他们的潜力,那么工作对他们来说犹如游戏娱乐一般自然。在他们实现所承诺目标的过程中,他们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管理者要尽量为工作中的人提供一种能发挥他们潜力的环境。

超Y理论
【约翰·摩尔斯】和【伊杰·洛斯奇】
(1)人们是带着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工作组织的。
(2)不同的人,对组织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
(3)组织目标、工作性质、职工素质等与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总之,超“Y” 理论强调组织的管理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因事、因其不同的情境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6-18
一、经济人假设 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在于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获得劳动报酬。也可概括成X理论。基本要点: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他们没有雄心壮志和负责精神,宁可期望别人来领导和指挥;他们对组织的要求与目标不关心,只关心个人,其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他们缺乏理性,不能自律,容易受他人影响;他们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

  2、只有少数人是勤奋、有抱负、富有献身精神,他们能自己激励自己、约束自己,这些人应当负起管理的责任。
二、“自动人”又称“自我实现人”。Y理论。基本理论:人生来就是勤奋的。如果没有不良条件的限制,运用体力和脑力从事工作,如同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外来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并不是促使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人在达到自己所承诺的目标过程中,是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

如果给以机会,职工会自愿地把他们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成一体。职工在适当条件下不但能够接受责任,而且会追求责任。逃避责任、缺乏雄心和强调安全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天性。许多职工都具有解决组织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勤奋精神。
三、权变理论 ,也称超Y理论。强调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制宜。基本要点:人有着层次和水平不同的、多种多样的需要,这些需要不仅是复杂的,而且随着人的发展和工作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每个人的多种需要不是并列,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形成一定的结构。

有的人经济上的需要居于中心位置,有的人社会性需要占主导地位,有的人最迫切的需要是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各个人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个人此时此地的需要是他原有需要与当今社会存在交互作用的结果。人的工作性质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能力不同、与周围人的关系不同,其需要与动机模式也不同。不存在对任何时代、任何组织或任何人都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X理论强调管制,在机构上突出监工,在制度上强调重赏重罚,主张集权和控制。Y理论强调协调,重视教育和培训,制度上突出参与,提倡给人创造机会。超Y理论主张二者结合,通达权变,因地制宜,灵活应变。